近三年AI赛道吸金超4500亿元 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出炉

最新信息

近三年AI赛道吸金超4500亿元 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出炉
2023-07-24 18:24:00
今年2月,ChatGPT以其场景的强通用性,迅速渗透各个行业,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全民讨论热潮。伴随人工智能赛道持续升温,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《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》。
  企查查数据显示,在综合实力TOP20城市中,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深圳市稳坐前三,杭州市、苏州市代表新一线城市分列第四、第五;合肥市、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异军突起,凭借优异的融资表现冲入非一线城市前列,总体呈现“长三角、珠三角领跑,环渤海、中西部渐入佳境”的竞争格局。
图片1.png  在TOP20城市成长潜力排名中,合肥市、成都市、济南市位列前三。合肥市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产品融资表现远优于其他城市;成都市相关企业存量增速仅次于北京市、长沙市,拥有专利数量增速排名第四,融资频次增速排名第五,共同促进成都市成为人工智能产业成长潜力第二名;济南市持有专利数量增速仅次于北京,成长潜力跃升TOP3;此后依次为武汉市、宁波市、无锡市、北京市等地。成都、武汉两市成为中西部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成长潜力的重要突显。
图片2.png  超七成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成立于近三年
  自2015年起,我国陆续出台人工智能政策性文件,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,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。
  近年来,伴随人工智能赛道多轮技术革新,行业进入门槛不断降低,国内市场扩容明显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5月,在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中,我国现存超70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。
  据企查查数据,2013年以来,我国累计新注册84.5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其中超七成企业为2020年至2022年期间新注册。
  分年份来看,2013年至2019年期间,我国人工智能赛道市场容量稳步扩大,新注册量增速基本保持在33%至59%之间,至2019年,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全年新注册量同比增加48.0%至4.1万家。
  2020年,我国投入人工智能赛道的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加,全年新注册11.4万家相关企业,同比激增181.0%,在此基础上,2021年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进一步同比增加98.9%至22.6万家,2022年全年,新注册量突破25万家。
  2023年1月至5月,我国新注册12.5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同比增加21.2%。
图片3.png  人工智能集聚东部沿海地区
  区域分布上,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5月31日,我国现存77.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、江苏省、山东省、浙江省等地。
  其中广东省现存11.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占比14.4%,断层第一,江苏省、山东省分别现存6.6万家、5.6万家相关企业,分占8.6%、7.2%,位列国内省份前三。此后依次为浙江省、北京市、海南省等地,前十地区合计现存52.9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合计占比达68.6%。
 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集聚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,TOP10区域中有7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。
  中西部成绩亮眼
  从城市分布来看,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集中一线及新一线高能级城市。
  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量TOP20城市分梯队来看,企业存量在3.5万家(含3.5万家)以上的城市为第一梯队,企业存量介于2.5万家(含2.5万家)至3.5万家之间的城市为第二梯队,企业存量在2.5万家以下的城市为第三梯队:
  根据企查查数据,一线城市广州、北京、上海位列第一梯队,分别现存5.4万家、4.7万家、4.0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。
  第二梯队有4座城市,中西部城市占据首尾2席,其中成都现存3.2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悄然占据非一线城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量首位,超过一线城市深圳,领跑第二梯队,西安现存2.7万家相关企业,位列梯队第四,深圳、杭州分别现存3.0万家、2.9万家相关企业。
  第三梯队有13座城市,海口、南京分别现存2.2万家、2.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成为第三梯队中企业存量“唯二”超过2万家的城市;郑州、青岛分别凭借1.3万家、1.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跻身存量TOP20。
  从地理区域角度看,中西部城市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量城市分布TOP20中表现抢眼,除了在第二梯队占据2席以外,在第三梯队中再占4席。
  近三年AI赛道吸金超4500亿元
  赛道投融资方面,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0年以来,我国人工智能赛道披露融资数千亿元,融资相对集中在A轮及A轮以前的早期阶段,赛道备受资本青睐,战略融资比重逐年增加。
  整体来看,根据企查查数据,截至2023年5月31日,2020年以来人工智能赛道共完成3868起融资,披露融资总额超4900亿元。
  其中2020年至2022年,我国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产品合计完成3510起融资事件,披露总吸金超4500亿元。综合来看,轮次方面,2020年至2022年,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产品融资集中A轮及A轮以前的早期融资,合计1519起,占比43.2%,其中种子轮/天使轮有472起,占比13.4%,人工智能赛道整体依然处于早期阶段;其次是战略融资,累计完成1160起,占比33.0%。
  融资量级方面,企查查数据显示,人工智能赛道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持续性特点,项目融资体量相对较大。2020年至2022年期间,我国人工智能赛道合计有2003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金额,九成以上融资金额在千万级别以上,其中亿元级别有954起,占比47.6%,千万级别有946起,占比47.2%。
  分年份来看,2021年全年,赛道完成1341起融资事件,同比大幅增加51.7%,2022年一级市场整体形势下行,人工智能赛道融资表现有所减弱,但依然保持1285起的高频融资,与2020年同期相比,增加45.4%。
  轮次方面,2020年以来,我国人工智能赛道战略融资频次明显增加,尤其是2022年,赛道全年完成599起战略融资,占比达46.6%,相比2021年同期增加21.8pcts,2023年前五个月,战略融资占比再度提升至52.0%。
  另外,2023年前五个月,人工智能赛道种子轮/天使轮融资事件占比,相比2022年全年提升0.6pcts,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认为,AIGC初创公司或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对整体轮次产生一定影响,AIGC热潮为赛道注入新活力。
  融资量级方面,相比2020年,2021年、2022年人工智能赛道融资量级上移,主要体现在亿元级别融资事件占比明显提升。2021年亿元级别融资有441起,占比51.5%,相比2020年同期提升9.3pcts,2022年亿元级别融资量级占比相比2021年同期减少4.4pcts,但相比2020年同期依然高出5.0pcts。2023年前5个月,人工智能赛道融资量级有所回落,亿元级别融资占比降至31.5%,但整体87%以上的融资依然集中千万级别以上。
  总的来看,人工智能赛道凭借其研发投入高、盈利预期长的特点,融资量级高度集中千万级别以上,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影响,赛道融资呈现一定波动,但整体依然处于优势水平。
  北京成AI赛道最吸金城市
  企查查数据显示,一线、新一线城市人工智能品牌产品融资频次更高,融资频次前四城市,披露融资金额同样排名前四。
  2020年以来,北京市合计有485个品牌产品完成融资事件996起,占比25.7%;其次是上海市完成723起,占比18.7%;深圳市完成539起,占比13.9%;杭州市、苏州市分别完成378起、181起投融资事件,占比分别为9.8%、4.7%,排名前五;前五城市融资频次占总频次的比重超七成。
  与新注册量城市分布不同的是,杭州市人工智能赛道资本市场热情高企,凭借378起融资事件,稳居国内科技“精锐”城市TOP4。
  融资金额方面,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将人工智能赛道披露融资总额TOP20城市分为千亿级、百亿级、数十亿级3个梯队。
  千亿级梯队有北京、上海2座城市,北京市在成为融资最高频城市的同时,吸金能力也最强。
  百亿级梯队有深圳、杭州、广州、南京、苏州等7座城市,合肥市凭借中科大、合工大、科大讯飞、华米科技等高校院所、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,已形成科研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,在企查查人工智能品牌融资竞争力和吸金能力两榜中,均入前十;青岛市凭借披露总额超140亿元,超过合肥市,位列梯队第六。
  绍兴、武汉、东莞、宁波等11座城市披露融资总额分布在14亿元至97亿元之间,进入数十亿级梯队,其中工艺集成电路芯片供应商中芯集成,于5月上旬完成科创板上市,披露融资93.72亿元,推动绍兴市成为数十亿级梯队城市“领头羊”。
  从地理区域角度上看,长三角地区在披露融资总额TOP20城市中揽获9席,千亿级、百亿级、数十亿级梯队中,分别有1座、4座、4座城市位于长三角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·e公司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近三年AI赛道吸金超4500亿元 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出炉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